竹子的生長很有特點,前期花4年時間,僅能長3厘米,而熬過這3厘米后,從第五年開始,便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生長,僅用六周時間就可長到15米!
這一**的“竹子定律”,一直鼓舞著大家,成功源自厚積薄發。其實,除了成功,很多重大疾病同樣如此,比如令人談之色變的癌癥。
每年都體檢,為何一發現就是癌癥晚期
這樣的疑問,我們經常聽到。事實也的確如此,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15年新增430萬癌癥確診病例,相當于每天平均確診12000例新的癌癥,平均每分鐘就有8例。因癌癥死亡約281.4萬,相當于每天平均超過7500人因癌癥而死亡。
在這些癌癥患者中,80% 以上被診斷時已是中晚期。這是由于很多癌癥早期并沒有癥狀,要等癌細胞長到一定的數量,侵犯和壓迫相應的器官,直到出現「出血、疼痛」等癌癥中晚期相關癥狀,才會引起大家的重視。
其實,和“竹子”一樣,癌癥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然后癌增殖,成為可見腫瘤,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但很多腫瘤長到1cm大小,生長速度會加快,就如第五年的竹子,也許幾十天、幾個月就會變成晚期。如絨毛膜上皮癌、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小細胞肺癌,不及時治療,可能幾周甚至幾天,腫瘤就長1倍。
癌癥的可怕之處就在于,一旦晚期就很難治愈,而早期癌癥的治愈率很高,分期越早,治愈可能性就越大。
但遺憾的是,癌癥初期,少數幾個“叛徒細胞”也不一定能被查出,這時人體也沒什么異樣,所以早期發現內臟器官中的癌癥病灶很難。
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當今醫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探索醫療新技術的腳步,每一個患者對生命的渴望,成為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永恒動力。如今, 醫學影像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傳統醫療模式,讓看病“更清晰“,在“治病”這個關系著民生的領域里,承擔起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PET-MR 作為全球影像界皇冠上的明珠,迅速成為了全球公認在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的*佳診斷設備。
PET/MR全身掃描,1+1>2
人體細胞代謝需要消耗葡萄糖,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分裂旺盛,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維持其生長,因此在病變早期瘤體還未完全形成時,癌細胞代謝活性就明顯高于正常細胞。
利用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在代謝率上的差異,PE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將顯影劑(如18F-FDG,一種葡萄糖)打入人體內,追蹤高代謝細胞,并濃聚在這些細胞內,這就是癌細胞的所在之地,從而得到人體代謝活動分子水平的信息。而MRI (核磁共振成像)對于軟組織分辨率高,掃描方式多,能夠檢測人體內化學環境與功能信號的能力。
集PET 和MRI 為一體的高端大型設備——新一代一體化PET/MR,一次掃描能夠同時獲得2種圖像,實現結構、功能和分子影像在時間和空間的*佳配準,提供代謝和功能等的綜合信息,在惡性腫瘤、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三大領域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PET/MR既能追蹤又能定位,比傳統的PET與MR的分開檢查既節省了時間,又大大減少了誤差的不良因素,是醫學成像領域的巨大飛躍,為診斷和了解疾病開啟了新的大門。
PETMR檢查的技術優勢
零x線輻射,安全無創:沒有DR、CT等帶來的X線傷害,能適用于兒童疾病診斷的安全性醫學影像檢查。
精細解剖,**定性:一次檢查便可發現全身是否存在危險的微小病灶,能發現2mm無癥狀的早期癌癥病變及其他重大疾病等。
掃描快速,圖像質量高:同時采集PET和MR數據,一次檢查到位,減少重復檢查,檢查速度更快更安全。
PET/MR能做什么?
正是因為 PET/MR有了上述的優勢,它可以在臨床上用于:
1.腫瘤性疾病的檢測:
腫瘤早期診斷
鑒別診斷和全身轉移灶的探查
右中縱隔間葉源性腫瘤術后改變,全身廣泛轉移
腫瘤的分期和再分期
腫瘤治療后效果的檢測
腫瘤放射性治療后復發與放射性壞死的鑒別
潛在腫瘤病灶的搜尋,特備是高危傾向者,如血腫瘤標志物持續增高或有家族腫瘤病史者的腫瘤篩查。
2.神經系統的檢測
如腦腫瘤診斷
功能損傷范圍確定
治療后壞死與復發鑒別
腫瘤活檢部位的選擇
癲癇灶的定位
腦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如帕金森病、老年性癡呆等。
3.心血管疾病的檢測,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診斷及心肌存活評估等。
PET/MR檢查,刀刃上的健康投資
高昂的醫療費用已成為國人肩上*沉重的負擔之一。根據衛生部統計,中國重大疾病治療花費平均在10-20萬
這已經是*保守的估計,對于那些需要移植、并發感染的血液腫瘤病人來說,費用動輒可以超過一百萬。因此,與高昂的治療費用相比,早期的深度篩查無疑是更為“省錢”的健康投資。
其次,PET/MR客觀上提升了治療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患者不用在各個科室間轉個一溜夠兒,節約了醫療資源,更在這場與病魔的戰役中搶到了時間。中國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30.9%,不及美國的一半,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癌癥的發現和治療不及時。PET/MR可以查出小至毫米級的腫瘤,對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很有幫助。對患者而言,這不僅是幾萬與幾十萬治療費用的區別,更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什么人群建議做PET/MR?
·?長期疾病史者:如罹患乙肝、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平日大多以藥物控制,這類人群尤其需要定期進行PET/MR檢查;
·?有腫瘤病史,腫瘤家族史人群;
·?不良生活習慣者,疑似腫瘤患者;
·?心血管疾病人群;
·?神經系統疾病人群等。
馬云在2012年亞布力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曾表示:“我們相信十年以后中國三大癌癥將會困擾著每一個家庭,肝癌、肺癌、胃癌……擔心的是我們這么辛苦,*后我們所有掙的錢買的是醫藥費”。**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曾表示,對中國人來說,前期篩查、預防投入1元錢,至少可節約8.59元的醫療費,相應還可節約100元的搶救費。其實,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大多數疾病,只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基本都可以實現臨床治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心自己的健康,改變意識,重在早篩,為健康投資!而PET/MR,因其廣度和深度,不僅能全身篩查,還能達到“毫米級”,未來將幫助更多國人從中受益,在身體健康尚未發出紅燈警訊前,預先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及監控身體變化的健康管理目標。
在生活中,關注身體出現的絲毫變化,對了解健康,有非常好的幫助。做好疾病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身體出現的細小變化,也要特別關注。例如,通過觀察淋巴,能夠及時的了解健康。淋巴結腫大,是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出現淋巴結腫大,需要大家特別注重,不少人還會說淋巴結腫大,就是癌癥,真的是這樣嗎?小編可不覺得。淋巴結腫大,屬于常見的情況,基本上在任何年齡階段都可能出現,但要說淋巴結腫大就是淋巴癌,這實在是杞人憂天的想法。淋巴結腫大的情況淋巴結發生腫大,一般分為這三個情況,淋巴結炎、淋巴結核、淋巴瘤。作為身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分布全身。判斷原發病灶的部位,能夠及時的判斷病癥。那么在生活中,哪些原因會導致淋巴結出現腫大呢?感染 感染是無處不在的,即使做好了保健,但依然會出現感染。細菌或者病毒入侵身體,會影響到感染加重,增生比較厲害的話,也會引起淋巴結腫大。結核淋巴結核在早期與皮膚周圍組織無粘連性,病情加重的話,結核腫大會變得更加明顯。甚至在發生破潰的時候,出現了膿狀物質。疾病身體的一些慢性病,例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病癥等,可能會不斷刺激淋巴細胞發生增生,導致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就是癌癥嗎?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這是因為感冒發燒后、牙齦炎、咽喉炎后,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淋巴發生腫大。當這些病癥得到緩解,淋巴結會恢復正常。所以不必過于擔心。淋巴瘤是什么?淋巴瘤的出現,在早期是非常容易被發現是腫瘤,*明顯的癥狀就是在頸部、腋窩、腹股溝出現腫塊,這樣的腫塊千萬不能忽視,需要及時的檢查、判斷。淋巴結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淋巴呢?調節心情心情一定要開朗,不能過度的悲傷、憂慮。在研究中發現,凝滯的淋巴液會影響到健康,在悲傷的時候,淋巴液會發生凝滯。隨著心情的愉悅,淋巴液會順暢很多,身體得到調節。按摩調節學會按摩調節淋巴,能促進健康,例如在放松的時候,按摩頸部,能夠把頸部的毒素向外排出,促進排毒。淋巴結腫大并不一定是淋巴瘤,正確的護理淋巴結對促進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希望大家多了解,護理好淋巴結,獲得健康。
近日,市人民醫院舉辦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在婦科的應用進展學術活動,來自全國各地醫院的十多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當天下午還舉辦了首屆海扶病友交流會,近50名病友參加了此次活動?!龌颊呗犞魳肪屯瓿闪耸中g上周六,市人民醫院舉辦了一場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手術視頻直播,45歲的陳女士有幸成為第1000名受益者。陳女士痛經4年多,2年前發現有子宮腺肌病,一直保守治療,今年9月份檢查發現病情加重,醫生決定為她實施“海扶治療”, 當天上午,在海扶治療室里,陳女士在治療過程中,麻醉師實時靜脈鎮痛后,患者始終保持清醒,在治療過程中聽著音樂放松心情。僅半個小時,陳女士就完成了治療,術后即可下床,觀察一天即可出院。術后為她做超聲造影劑檢查,發現病變處血供消失,病灶凝固性壞死,消融率達到80%以上,治療較為成功。海扶刀是如何“切除”子宮肌瘤呢?首先,超聲是配合海扶刀“隔山打?!钡摹把劬Α薄鼤崟r監控到肌瘤的大小、部位、形態以及與鄰近組織器官的關系,通過腫瘤治療,醫生會計劃出既切除肌瘤又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的范圍,控制超聲波穿透正常組織,聚焦于病變靶區上,在能量得到數千倍放大后,產生高溫效應。就像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可以聚焦一樣,將體外低能量的超聲波聚焦于體內,在“焦點”區聚集到足夠的強度,形成60℃-100℃的瞬間高溫,使實體腫瘤組織凝固性壞死,并*終被機體吸收。市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劉君介紹,與傳統手術相比,海扶刀的治療不開刀、不出血,明顯降低了出血、感染、臟器粘連的風險,做完手術后,腹部、子宮都沒有創面,術后恢復很快,2小時后即可下地行走,一般第二天患者就能出院了。據了解,除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外,海扶刀目前在婦科疾病方面還應用于瘢痕妊娠、胎盤植入、外陰白斑等良性實體占位疾病的治療?!龊7霪煼杀Wo女性子宮步入二孩時代,保衛子宮這個承擔孕育下一代重要功能的器官、讓它盡量少受傷害,對醫生和患者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傷害女性子宮的婦科疾病并不少見,發病率也很高。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也被稱為婦科第一瘤。子宮肌瘤可引起月經量多、腹疼,壓迫癥狀,影響生育功能。既往多采用有創的子宮肌瘤剝除術或者子宮切除術,因為對身體的傷害較大,很多病人都是望而卻步。另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子宮腺肌病,雖然是良性疾病,但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它有激素依賴性的特點,除了切除子宮外保守很難根治?!皳那谐訉m或者做手術后在子宮上形成創傷、疤痕影響生育功能,是不少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害怕治療婦科疾病的原因?!眲⒕t生介紹,正因為對機體的影響小,海扶手術被稱為“綠色療法”,對備孕人群優勢明顯。比如,選擇腹腔鏡微創手術,半年至1年后方可懷孕;如果是開腹手術則需等待更長的時間,一般在術后2年才可懷孕。而海扶手術后的3個月即可嘗試。據介紹,市人民醫院于2014年7月引進海扶治療,現在5年多已經做了1000例手術,陳女士是當天的第1000位受益者。與傳統手術相比,海扶刀的治療不開刀、不出血,明顯降低了出血、感染、臟器粘連的風險,做完手術后,腹部和子宮都沒有創面,術后恢復很快,2小時后即可下地行走,一般第二天患者就能出院了。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作為婦科的多發病、常見病,困擾著不少女性患者。以前僅有兩種治療選擇,開腹切除或者通過微創手術治療?,F在海扶治療為廣大女性提供了第三種方案。
為什么腫瘤切除之后,還會復發或轉移呢?主要是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1、腫瘤本身的性質不同惡性腫瘤有各自的特點,有些是低度惡性,就是相對溫和的,手術切除后很少復發或轉移;但有些高度惡性的,其生長迅速,侵襲很強,在手術后極易復發。通常癌細胞分化程度高則惡性程度低,相反,分化程度低的則惡性程度高。惡性程度高的癌細胞一般對放化療敏感,但易復發轉移。惡性程度低的癌細胞對放化療不大敏感,但手術后不易復發和轉移。因此,對于惡性程度高的腫瘤,即使手術切除,配合各種治療,依然還會容易發生復發和轉移。2、手術前轉移情況術前對病人病程全面評估是很重要的,避免不規范的醫療決策。如果發現的時候是在早期,癌細胞擴散得少,很容易就能完全清除。如果發現的晚,術前已有微小轉移灶,或暫時醫療技術尚無法查出,即使原發灶手術切得再干凈,也免不了轉移。3、手術切除不徹底這并不是說醫生的技術不過關,手術不成功。當腫瘤過大,伴淋巴結轉移的,且與周周組織、臟器粘連,醫生要兼顧鄰近重要臟器的功能,以及病人術后恢復,手術范圍無法足夠廣泛,導致手術不徹底。雖然每個醫生在手術時,都會盡可能地切除干凈,切除范圍是治療規范規定的,是醫生必須要執行的,如乳腺癌,除了乳房患處,周圍的脂肪組織,甚至是部分肌肉,腋下淋巴組織都要一起被移除。但這個干凈只是相對的,首先受醫生水平和經驗的影響;其次,就算這個醫生很有經驗,在他視力所及之處已經很干凈了,但即便如此,惡性腫瘤是個全身性疾病,*終發生腫瘤的那個器官,只是腫瘤選擇的一個落腳點,醫生切除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就算切干凈了,水面下面的,還沒有形成腫瘤的,醫生看不見,而且也不是通過外科手術能解決的。這就包括一些微小癌灶,血液里、淋巴里以及暗渡陳倉散落到其他地方的腫瘤細胞,這樣就沒有確切的腫瘤范圍。手術*大可能地殺死癌癥的有生力量,但必須配合內科化療以及其他治療鞏固外科治療效果。此外,手術過程本身也會導致癌細胞擴散。這些都是病人日后復發的重要因素。4、術前或術后綜合治療除了手術,綜合治療包括化療、放療、靶向藥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等。臨床上根據腫瘤類型,不同分期,選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法,且先后順序也有所不同。術前新輔助治療,目的是降低腫瘤負荷,控制腫瘤遠處擴散,爭取保護手術鄰近功能器官。腫瘤好比如一顆大樹,樹干被手術清走,而那些細小的樹根只能靠術后輔助治療除掉。所以,倘若忽視術前或術后綜合治療,那復發和轉移也難以避免的。5、免疫力低下正常人體內的細胞日夜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每天形成的新細胞中,約有幾百萬個細胞會發生基因突變,少數突變細胞若不受免疫系統制約,則進一步惡變,形成癌細胞。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隨時都在監視和及時消滅這些突變、惡變的細胞或癌細胞,一旦發現異常,會動員大量免疫細胞殲滅"異已分子",使之難以形成氣候。如果一個人的免疫監視功能正常,則能對體內外的致癌物和癌細胞進行狙擊,消滅其于萌芽狀態。惡性腫瘤不是一個行為單純、性質單一的腫塊。它是由無數個癌細胞構成的復雜群落,這些癌細胞肆意繁殖,在體內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在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正規治療后,雖然殺死了大多數敏感的癌細胞,但少數放療抵抗或耐化療藥或靶向藥的癌細胞仍潛伏在身體里。一旦機體免疫力或在其他誘因下,那些潛伏的癌細胞又會活躍起來,造成復發或遠處轉移。6、癌癥體質并未改變雖然通過各種方法將癌細胞清除干凈,但病人自身的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調節機制并未改變,癌細胞生存的環境也沒有改變,很容易再引發新的癌細胞不斷產生,癌癥就會復發和轉移。從上述分析看來,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后復發或轉移,并不少見,而復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說復發并不表示手術不成功,*關鍵還是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術后也要注意飲食,關注健康??偟膩碚f,傳統的治療手段,一方面無法100%殺滅和消除癌細胞,一方面并沒有改造體內環境,所以很難避免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治療癌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病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力,要有長期和癌癥做斗爭的準備。如果沒有及時跟進抗復發治療,或接觸到是促使癌癥復發的引起癌癥的各種理化因素及生物致癌因素,導致癌癥復發和轉移。癌癥出現復發轉移的癥狀表現1、發熱癥狀:癌癥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發熱現象,這在臨床上稱為"癌瘤熱"。腫瘤組織壞死,瘤體侵入腹腔神經叢,腫瘤代謝物進入血流,腫瘤腦轉移等,均可引起發熱。2、阻塞癥狀:體內任何管腔內的腫瘤體增大,都會引起管腔變化,常見的是管腔狹窄,更有可能會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內腫瘤增大,會造成進食時吞咽困難、打噎甚至阻塞等;氣管和咽喉腫瘤增大,會壓迫氣管和咽喉部神經,從而出現氣短和聲音嘶啞、語不出聲的征狀。3、疼痛癥狀:癌癥病人通常會有轉移病灶,病痛非常明顯。一般多見于骨轉移。瘤體直接浸潤神經組織,或較大的瘤體壓迫了體內管腔,都可引起組織壞死和產生炎癥,出現疼痛癥狀。4、體重下降:病人通過治療后,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又出現進行性的乏力,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5、出血癥狀:腫瘤體壞死往往會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腫瘤體侵蝕周圍的血管,則會造成嚴重的大出血。常見的有嘔血、黑便、陰道流血、尿血、流鼻涕、痰中帶血等。6、淋巴結腫大:癌癥病人通過治療后,應注意檢查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結是否腫大??山洺z查淋巴系統。如頸下三角區(頸部、下頜、鎖骨窩)、腋窩、腹股溝等部。這些淋巴區域是腫瘤轉移的重要途徑,一旦發現腫大,應立即就醫。7、局部腫脹,出現包塊:腫瘤的發展可能會在局部出現腫脹,甚至出現包塊,如有此類情況發生,應及時就診。早期診斷治療,是解決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比較好方法。從上述分析看來,要想很好解決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后復發和轉移問題,是早期發現腫瘤,此時腫瘤仍局限于原發灶,且體積不大,尚沒有淋巴結轉移,手術可以很完整摘除腫瘤,并且保證手術切緣干凈,才能有效減少腫瘤復發轉移的發生。早期發現腫瘤,有賴于加強健康意識、定期防癌體檢和及時識別早期癌變的癥狀。因此需要做到:1.定期復查要想查出隱藏在淋巴和血液里的腫瘤細胞,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復查,早發現、早治療、早恢復。大多數腫瘤復發轉移在兩年內,所以病人的復查頻率要高。一般兩年內每三個月復查一次,兩年到五年內每六個月復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復查一次。復查的內容主要有檢驗、PETCT影像學檢查、視觸叩聽等體格檢查,病人在復查時,需要帶既往病歷資料。2.按時服藥遵醫囑,病人需按時服藥。除了一些含服的藥物之外,病人在服藥時需喝水,喝水有助于人體對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病人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隨便增減藥量或停藥;也不能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不吃藥。在生活中,因不按時服藥導致病情惡化的例子有很多,本來可以用藥物控制的病情,*后不僅要花費高昂的治療費,甚至還導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發生。3.合理飲食合理安排好飲食,不管是對治療期,還是康復期都非常有幫助。因腫瘤病人對蛋白質和熱量的需要比正常人高25%-50%,良好的營養可增強腫瘤病人的抗癌能力,減少感染性并發癥,延長生存期。腫瘤病人如何補充營養?主要原則為:注意膳食平衡、食物多樣化、搭配合理、少食多餐、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過多忌口。4.積極運動除了上述的三點外,腫瘤病人還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運動計劃。根據多個權威指南給出的建議,病人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如身體受限,可以做一些日常性較緩和的運動,例如上下樓梯、多走路、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避免長時間久坐不動。5.調整心態既往研究中曾得出一個結論,如果病人面對腫瘤精神崩潰、失去生活信心,那么病人的生存率就會顯著降低。因此病人應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克服恐懼和焦慮,遠離孤獨和抑郁。建立希望與樂觀,增強信念與拼搏,可以提高療效和改善生活質量。對于復發轉移的腫瘤不想選擇手術是否有其他選擇?免疫治療為轉移和復發的癌癥病人找到出路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治療手段相繼應用,癌癥的治療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對于癌癥患者術后癌細胞的轉移和復發,只要選擇*佳的治療時機和掌握正確的治療手段,絕大多數癌癥患者轉移和復發的悲劇是不會發生的。而自體細胞免疫治療,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抑制腫瘤轉移和復發*好且*有效的方法。腫瘤專家介紹,自體細胞免疫治療也稱為生物治療,它是通過細胞生物學方法來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原理就是把患者的外周血中的單核細胞(屬于免疫細胞的一種)在體外分離出來,經過特異性抗原作用及實驗室培養,使其具備特異性殺傷腫瘤的能力,同時在體外將這種細胞擴增到一定數量后再回輸到體內,殺滅那些肉眼看不見得腫瘤細胞,從而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達到治療效果。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以其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預期等優勢,已經被公認為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后的第四種腫瘤治方法,是二十一世紀腫瘤綜合治療模式中*活躍、*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治療手段。自體免疫細胞技術可單獨適用于各類腫瘤患者的治療,也可與其它療法聯合應用,尤其對放、化療后免疫功能低下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手段。
肺癌是我國以及全世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排第一位,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患者為78.4萬,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做哪些檢查可以發現肺癌,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胸片,因為你每年參加體檢的時候,都會照胸片。是的,胸片可以發現肺癌,但是要等肺癌長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發現,通過胸片發現的肺癌,一般都稍微偏晚了,甚至是癌癥晚期了。因為胸片是一維的圖像,分辨率較低,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目前認為,胸部低劑量的高分辨CT,適合做肺癌篩查,輻射劑量低,準確率高,而且效果非常好。胸部CT可以發現一些微小的,胸片看不見的結節,像3毫米,5毫米這樣小的結節,在肺部CT上面都可以發現。肺結節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就像人有好人和壞人,好人和壞人的“面相”不一樣,就像電視劇里面演的那樣,有的人一看長了一張壞人的臉。肺癌也一樣,有的肺結節,看一眼就像是肺癌的結節。當然,無論是胸片還是CT,都只能定性診斷,也就是說,只能發現肺里面長了一個東西,這個東西看著像壞蛋,這個東西究竟是不是壞蛋,不能單純看外表,因為外表有時候不準確。你看一個人長得像壞人,但是,他可能是一個好人。為了不冤枉好人,也不能放過壞人,對于CT或者胸片懷疑不好的結節,我們需要取一些組織拿去化驗。就像你去水果店買西瓜,你通過觀察,用手敲一敲,憑借你的經驗,你認為西瓜熟了。但是,西瓜是不是真的熟了,你不敢100%確定,所以,你可以在西瓜上面打眼兒,取一小塊來看看,是不是真的熟了。這個打眼兒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病理活檢,把肺里面的結節取一部分或者全部,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通過顯微鏡,放大幾百倍觀察,如果發現里面有癌細胞,那就可以確診為肺癌了。取病理活檢的手段,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在CT引導下,對肺結節進行穿刺活檢;第二種,通過嘴巴和氣管,用氣管鏡取活檢,類似于做胃鏡,只不過氣管鏡是將鏡子伸到氣管里面去;第三種,直接將整個結節完整的切除,然后送去病理科化驗。具體選擇哪一種活檢的手段,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情,和你做詳細的探討。哪些人應該定期篩查肺癌?建議40歲以上,有以下一項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吸煙20包年,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被動吸煙者;職業暴露史(石棉、鈾、鈹等);惡性腫瘤病史或家族肺癌史;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彌漫性纖維化肺病史。肺癌的高發年齡為45-65歲,對于非高危的人群,也可以在這個年齡段進行每年一次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所以,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得肺癌,可以做一個肺部的高分辨PETCT檢查,如果PETCT沒有發現問題,那就沒有肺癌。如果懷疑有問題,需要做活檢。
今天和大家聊聊肺結節的事兒。只是這次不是想告訴你結節是好是壞,什么樣的結節需要引起你的注意,而是想通過我媽媽看肺結節的親身經歷來聊聊,作為一個醫生,也作為一個兒子,整個的心路歷程!腫瘤指標CA199增高我媽媽是一個老胃病的患者,她有胃下垂,所以經常有胃部的不適,而且她的腫瘤指標CA199老是增高,經??梢栽龈叩秸I舷薜膬杀兑陨?。這讓她非常擔憂,老覺得自己會得癌癥。因為腫瘤指標CA199往往對應的就是消化道的腫瘤,包括胰腺癌、胃癌、腸癌等等。第一次PETCT檢查意外發現右肺結節幾年下來反復的做過胃鏡、腸鏡、CT都沒有發現任何的問題,但是這樣不能解除她的擔憂。所以2013年的時候,我就對我媽媽說:“我們做個PETCT吧,PETCT再加上胃腸鏡全部看一遍,如果沒事兒肯定就沒問題?!币驗镻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可以檢查出除胃腸腫瘤以外的實體腫瘤,腫瘤0.5公分以上就能看的出來。所以我就帶她去做了PETCT,結果我們做完沒多久還在換衣服的時候,里面的醫生就把我叫進去跟我說:“發現一個1cm的結節,在右下肺?!蔽耶敃r一聽以后,心就亂跳。作為一個醫生其實看到過很多腫瘤病人的CT片、核磁共振,我們都是很冷靜的去跟病人家屬交談,可是當自己的媽媽出現類似的問題,你就非常非常的擔心。當時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出去跟我媽媽說“我們等結果吧?!比缓篑R上打電話給我妹妹,告訴她這個不好的消息“這個肺結節看上去就不太好…”我們商量等我媽媽回到自己家以后,我們再跟她好好的說這個消息。第一次手術治療1公分的肺結節算是很早期的發現,這個意料之外的發現可以讓我媽媽接受手術治療,來根治這個可能潛在的癌癥。我媽媽倒是很坦然的接受了這個消息,她覺得查出來總比查不出來好。所以我馬上就聯系了醫生,讓她住進了醫院,并且很快地進行手術,手術完成以后病理報告顯示是微浸潤性腺癌。我馬上查資料,了解到這種腺癌五年的生存率大于90%。家中老人也篩查出肺癌結果又有一個老人檢查出肺癌,是2公分的一個結節,開完刀以后也沒事兒了。這老天真是眷顧我,可以通過一次的檢查,篩選出了自己家人的兩個肺癌,而且都是早期,才有機會處理掉這個潛在的“隱患”。為親人做點事觸動讓我帶媽媽去檢查的事,除了她經常有腫瘤指標升高以外,還有另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去打籃球,我把他送到籃球老師那以后就在外面閑逛,逛到了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我看著那個熟悉的那個哈爾濱食品廠,看著那幢大樓,就想起我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晚上乘風涼的情景,可是現在呢,物是人非,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我頓時有了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覺?;厝ヒ院?,我決定要為自己的親人把能做的事做了,不要等到以后留有遺憾。正是因為這件事促使我給我們家四個老人做了四個PETCT,雖然花了兩、三萬塊錢,但是卻早期發現了兩個肺癌。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沒有機會為父母做事情了,你再后悔。通過我媽媽生病的事兒啊,我覺得我有以下幾點感悟:第一,要時刻地關注父母的健康,定期帶父母做檢查。因為父母年紀大了,而引起腫瘤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年老。老了以后無論是基因突變也好,各種情況的變化也好,都可能會產生腫瘤的因子。所以,要定期給父母做檢查。第二,得了肺結節的人千萬不要那么過度地緊張。這種腫瘤很少轉移,只要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般是可以根治。而且它發展得相當緩慢,你發現以后哪怕你過幾個月再去查,過幾個月再去治療也一點關系都沒有。今天講述了我媽媽發現肺結節,并做了第一次手術的經歷,但是一年后復查,又發現了肺結節,那么為什么會有肺結節?是否應該開刀?有其它替代方案嗎?我們下期再繼續為大家講解。轉自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醫務工作者